close

借現金內容來自hexun新聞

光明乳業 借洋雞,生金蛋玉山貸款全省皆可處理

近日,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意在收購以色列最大食品生產商Tunva的消息流傳開來。據估計,這筆交易最終可能超過61億元以色列新謝克爾(約合100億元人民幣)。光明食品集團新聞發言人潘建軍向記者確認,目前,這次大手筆並購“尚未達成協議,還在接觸瞭解過程中”。國際化並購,已是光明食品集團在新時期的戰略“集結號”。之前,旗下光明乳業(600597,股吧)收購新西蘭新萊特乳業公司,是中國乳企在海外的第一起並購案。今年7月底,新萊特在新西蘭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又成為中國食品企業開疆拓土後的首傢上市公司,募資7500萬新西蘭元(約合3.68億元人民幣),首日漲幅24.55%。在乳品行業備受關註的當下,新萊特碩果初成。而走出去,實際上也蘊藏著一層現實原因:盡管光明食品集團擁有100萬畝土地,但還不足以完成奶牛、奶源等整體佈局,必須走向國內、走出國境,尋找優質資源和企業,才能保證質量,演繹“全球暢想”。並購下“快棋”,質量靠“慢工”作為中國乳業首次海外並購,光明乳業下瞭一手“快棋”。2010年5月末,光明參與新萊特的競購。2個月後,所有調查及法律文件的洽談、簽署即告完成。當年11月,光明乳業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控股51%,正式入主新萊特。當時,新萊特市值約為7.5億元。今年上市後,光明乳業對新萊特的投資在32個月內翻瞭一倍。潘建軍告訴記者,選擇新西蘭和新萊特,其實“順理成章”。“我們也在美國、德國和其他國傢考察過,新西蘭無論地理條件還是自然環境,都無需多說。”作為新西蘭5傢獨立牛奶加工商之一,新萊特的牧場、奶源質量、加工技藝及企業管理都堪稱一流。收購前夕,適逢新萊特資金流短缺,需要註資盤活。光明作為全國前三的乳品企業,背靠龐大的中國市場,也令新萊特頗為心動。“繡球”拋出後,兩傢企業一拍即合。從並購到生產,新萊特當年就實現瞭扭虧為盈。這是因為光明在並購時早已“深思熟慮”。“光明在並購時始終遵循幾條原則。”潘建軍表示,首先,並購要符合光明的戰略,乳業作為光明食品集團的核心業務,是戰略重點。其次,並購的業務要與其他領域、部門實現協同。再者,並購的價格要合理,風險要可控。按理說,並購之後,大股東往往會急於掌握主動,甚至改變原有的企業決策。但光明對新萊特卻有些“無為而治”的意思。並購之前,光明對新萊特的管理團隊進行瞭詳盡考察,對其首席執行官和數位董事的資歷、背景都充分瞭解之後,仍舊保留瞭新萊特原有的管理團隊,僅派去一位常駐人員負責新西蘭與中國市場的協同對接。“隻有令人放心的管理團隊,才能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光明方面表示,新萊特成熟的企業治理和新西蘭完美的審計、法律制度,從宏觀上為產品質量上瞭“鎖”。另一方面,光明基於完善新萊特產品結構的考慮,在收購協議簽訂2個月後,就開始投資建設第二工廠,設計年產能為5萬噸,生產高端嬰幼兒奶粉“培兒貝瑞”,這一項目讓新萊特成為新西蘭僅有的兩傢嬰幼兒配方奶粉供應商,以優質產品“反哺”國內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基地。目前,第二工廠的產能已居世界前列。從“全球暢想”到“唱響全球”光明乳業並購新萊特,被業界視作“借洋雞,生金蛋”。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泠一表示,光明沒有進行終端產品的直接買賣,而是選擇並購,對中國奶源、尤其高端產品奶源市場是有益的補充。但光明方面強調,走出去,還出於保障食品安全的考慮。除瞭相中新西蘭奶源本身的優良品質與成熟加工工藝,向外拓展也是企業實際戰略的需要。“要打造健康的乳制品,就要在源頭上嚴加控制。”潘建軍說,光明恪守打造乳業的全產業鏈的宗旨,力求覆蓋從源頭、加工到終端銷售的所有環節。“雖然集團擁有100萬畝土地,但要在源頭完成奶牛、奶源的佈局,還遠遠不夠。因此,走向國內、走向海外就成為必然的選擇。”光明食品集團董事長王宗南也曾在受訪時表示,光明乳業海外並購的重要考慮之一,就是針對國內優質奶源不多的現實,從海外獲取更好的品牌、更優質的資源,提升國內的乳品質量。去年,光明乳業營收超過130億元,其中大部分業務與鮮奶相關。“乳業生產一定要穩紮穩打,不能竭澤而漁,一旦供應跟不上,產品質量就必然出問題。”潘建軍舉例說,就上海地區而言,光明在崇明、奉賢開設牧場,在金山有種奶牛場,這是上海地區新鮮供奶的保證,“當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拉伸產業鏈,佈局全球就水到渠成瞭。”潘建軍強調,未來,光明食品集團將進一步尋求其它業務領域的海外並購,期望通過業務之間的協同,提升、管控產品質量,實現從“全球暢想”到“唱響全球”的進化。本報記者 傅盛裕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3-10-05/15849677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rityjdgnh8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