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獨傢調研三大中藥行業資本路徑苗藥秘方散藏藥管理難蒙藥滯後

理財周報記產業與資本實驗室研究院徐佳/上海報道2013年對於整個中藥行業而言,過得並不舒坦。以整頓、規范為(博客,微博)主線的“梳理”思路貫穿始終,亦可稱為其年度主題詞。由於眾多海外藥品專利集中到期,去年國內以仿制藥為主的西藥行業並購整合湧現。而消費者對西藥的盲目追捧背後,是中藥市場長期受到冷落。來自一傢PE的醫藥行業分析師告訴理財周報(新浪微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由於目前中藥市場還處於比較混雜的階段,隨著政策制度的推進和落實,規模較小且貨源質量不高的企業將面臨生存危險。但是,這恰恰是大型企業開展並購的好時機,也是資本進入的絕佳通道。據理財周報數據統計,2012年以來上市公司並購的中藥標的有59個。而全國中藥種植和生產企業多達數萬傢。或許,在一輪“清理門戶”之後,中藥制造企業將會因市場需求量迅速擴張而引來一輪朝陽。這也是本期理財周報產業與資本關註和梳理中藥行業的目的所在,希望對作為投資者的你掘金該產業鏈提供邏輯路徑。盛幕之下的中藥暗殤就剛剛過去的2013年全年來看,影響國內中藥材市場運行有幾大關鍵點,分別是“大健康”、“質量門”、“資本力量”、“整肅風暴”、“配套體系”。在H7N9公共衛生事件及健康服務業等政策的推動下,大健康概念熱力十足,而中醫藥是其核心產業,這意味著中醫藥產業黃金時代來臨,也意味著安全穩定的中藥材供應的強烈需求。在山東卓創資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醫藥行業研究員趙鎮看來,市場需求的變化對中醫藥的發展起瞭一定推動作用。社會人口老齡化及慢病的威脅、“治未病”概念的普及和人們健康理念的提升等,都從健康的角度引起人們對中醫藥的重視。然而,盛幕之下,亦有暗殤。盡管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整體上已呈現向上積極態勢,但其背後隱藏市場集中度低的現象仍牽制著產業發展。“雖然中藥行業巨頭不少,但除瞭門檻高的特殊病種外,常見病治療產品份額排前面的中藥企業,卻很難在某個領域真正集中瓜分市場。”廣州某知名中藥企業市場部人士坦言。針對上述現象,政策在鼓勵產業發展的同時,亦通過十二五規劃等政策進一步提出對中醫藥資源整合的要求,以擴大中藥龍頭企業的領先優勢。在此形勢下,未來重組、兼並將是中藥行業的發展趨勢。值得註意的是,資本介入將會持續帶來巨大影響,加上大企業、外部遊資的強勢介入,中藥材原料保障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這種業態,一方面會倒逼醫藥企業走向生產源頭,以產銷對接、生產基地方式來保障自身原料供應;另一方面,也會維持中藥材原料價格相對高位運行,不至於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歷史怪圈。”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同時,中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資本介入行業的強烈渴求,都將刺激擁有雄厚資本的企業及早打通中藥全產業鏈。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平臺、融資平臺等手段將資源、金融、成品銷售等充分整合、架構,最終打造中醫藥行業的“航空母艦”。而資本力量在2013年中藥產業的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過去一年,三七、人參、當歸等多個大宗品種價格居高不下。除瞭產銷相對失衡外,更與背後放量的資本支撐有直接因果關系。由此可見,資本與資源“聯姻”已成常態。在經過合理引導、透明規范後,資源經濟必將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成為產業“大鱷”們爭相拼搶的“富金礦”。民間苗藥秘方的造富神話與西藥迥然不同的是,苗藥擁有厚重歷史傳承,素有“千年苗醫,萬年苗藥”的說法。貴州自古有雲,夜郎無閑草,黔地多靈藥。千百年來,貴州一帶苗族地區流傳下來瞭大量民間驗方,這是苗藥企業最核心的資產,許多驗方一年甚至可創造數億元的效益。但企業由於資金、人才、風險過大等因素所限無法對流傳於民間的驗方充分開發,這使得很多苗藥驗方日久失傳。理財周報(新浪微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從貴州省衛生廳瞭解到,上世紀90年代,作為苗藥發源地的貴州省,曾組織瞭一次普查性質的苗藥收集調查工作,此次調查使得數百種苗藥秘方被相繼挖掘開發。在資本並不發達的那個年代,此次發掘工作被不少傳統制藥企業看到瞭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相關配方成瞭當地企業競逐的目標。包括貴州百靈(002424,股吧)在內的多傢目前在A股上市的醫藥企業均受益其中,並直接受惠於後來的成功上市。當時,貴州醫藥界還流傳過這樣一句話:“除瞭打砸搶,就數辦藥廠。”悠久的歷史傳承、豐富的民間資源,使得那一時期苗藥企業遍地開花。目前貴州約有180傢苗藥企業,前二三十傢企業占據瞭80%以上的市場份額,呈現出多而散的局面。大多數中小企業受困於資金、銷售渠道,雖握有良方、文號,但卻嚴重開發不足。正是在此背景下,當地政府期待以行政之手推動兼並重組。按照政府規劃,今後幾年貴州將積極引導企業重組整合,支持醫藥企業按照市場規范,鼓勵支持組建貴州苗藥集團等二至三傢大型制藥企業集團,培育年產值超5億元以上的制藥企業15傢;力爭到2015年,全省民族醫藥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00億元,投資200億元以上。記者在調查中瞭解到,未來苗藥企業的繼續整合將是大勢所趨,整合最關鍵的是將這些中小苗藥企業手中的驗方和現有產品充分開發,一起抱團做大做強。如果貴州當地苗藥企業能打破單兵作戰的格局,形成像藏藥一樣的整體品牌,苗藥的春天真的就不遠瞭。這就需要資本並購的力量。如今,無論是直接並購民間秘方,還是通過中小工廠間接獲得,並購方都要經歷傳統苗藥古方如何與現代工業相結合的考驗。通過並購獲得苗藥秘方固然是一種捷徑,但卻要兩廂情願且須漫長的談判。整合苗藥資源的另一主要方式是直接從民間購買秘方。據記者瞭解,貴州民間目前仍然存在著大量未發現和未開發的民間秘方。以上市公司貴州百靈為例,該企業技術中心就是專門搜集、研究與評價苗藥秘方的機構。每年企業甚至要組織近百人次到少數民族地區進行藥方收集、調研。這是屬於苗藥行業與眾不同的財富機會,但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容易。“原來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曾遇到過有非常好的方子,但因動輒上百萬的投入而放棄的事情。現在上市融資的資金使這一整合方式成為可能。”貴州百靈企業技術中心夏文認為,直接來源於民間的秘方價格最為便宜,一般在十萬至百萬元不等。但企業所承受的風險也最大,因為從重新研發新藥、臨床,再到市場推廣還需很長時間,後續投入可能是個無底洞。此外,夏文表示,民間秘方已做基礎研究、進入瞭臨床試驗的藥品價格昂貴,甚至高達幾千萬元,但卻風險較小。企業一般傾向於選擇後者。資本介入藏藥實現彎道超越同苗藥上世紀90年代就開展行業洗牌不同,直到2011年6月《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關於支持西藏自治區藏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正式出臺,才預示西藏藏醫藥服務體系開始建立健全,並提出開展藏藥資源保護與利用、藏醫藥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加強藏醫藥法規和標準化建設等九項發展藏醫藥重點任務。近年來,作為西藏特色支柱產業之一的藏醫藥,已從手工作坊發展到工業化生產,藏醫藥產業體系基本形成,這也給行業並購重組帶來機會,引起不少外省藥企關註。“年銷售額隻有5000萬元,但利潤約1500萬元”,一名參與藏藥企業調研的沿海藥企高管向記者表示,藏藥企業目前的盈利能力對於資本界具有足夠的吸引力。“這對於苦受藥品降價影響、利潤連續下滑的內地企業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領域。而且,隨著交通物流方式越來越便捷,在西藏投資可獲得政府扶持、稅收優惠、當地招商引資方面較多的實惠,甚至在未來企業上市時,西藏企業也相對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比起內地的醫藥企業動輒幾十億、上百億元的規模,藏藥廠還比較小。目前各藏藥廠大多是西藏各地藏醫院下屬的國有或國有控股的企業,一方面為藏醫院配套生產藏藥制劑供臨床藏醫使用,同時也按傳統組方生產一些經典藏藥,對外銷售。由於大傢的組方大多來自藏族著名醫傢宇妥·雲丹貢佈撰寫的藏族醫藥學經典著作《四部醫典》,組方重復情況也比較嚴重,不容易做大。”西藏藏藥研究所的資深研究人員邊巴次仁介紹,整合藏藥的想法,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但當下迫在眉睫的卻是對於藏藥秘方的梳理工作。據記者瞭解,為促進傳統藏藥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發展,近年來,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實施“藏醫藥現代化發展關鍵技術研究”和“藏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工程”等重點項目,在藏藥材人工種植、藏藥新劑型新工藝開發、藏藥材質量標準化、藏藥共性關鍵技術設備研發、傳統藏藥秘方搶救整理等方面取得瞭新成效。記者從科技廳相關人士處瞭解到,目前初步建立瞭紅景天、喜馬拉雅紫茉莉等多種瀕危藏藥材種質資源庫,編寫11種瀕危藏藥材SOP操作規程,新擬定49種瀕危藏藥材品種目錄。值得關註的是,以奇正藏藥(002287,股吧)為核心企業的5傢公司共同發起組建的西藏宇妥藏藥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拉薩的正式掛牌成立,或標志著西藏藏藥產業發展進入瞭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獲得資本註入後,藏藥生產企業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開始明顯加大,通過對傳統藏藥產品的劑型改造、產品升級和新藥開發,形成瞭十味龍膽花顆粒、補血寶口服液、十味蒂達膠囊、奇正消痛貼等藏藥主打產品。但藏藥企業強勢整合的背後仍有隱憂。“資本方均是由藏區外企業構成,對19傢自治區藏藥企業直接管理困難。”天琪資本CEO王惠天向記者表示,雖然藏藥企業利潤誘人,但考慮到跨省管理的難度,公司暫時不會考慮藏藥企業的資本介入。蒙藥價值隱現上市頻受阻其實,與苗藥、藏藥相比,同樣具有悠久歷史的蒙藥,是最具投資價值。內蒙藥資源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內蒙古自治區內藥用植物近2200種,常用蒙藥材約300多種。藥用植物主要生長地區為烏蘭察佈大青山與蠻漢山地區、赤峰與通遼罕山地區、興安嶺地區和呼倫貝爾大草原、錫林郭勒大草原和鄂爾多斯(600295,股吧)與阿拉善地區,特別是大興安嶺燕北山地,而主要的內蒙古大宗藥材主要分佈於廣大草原和荒漠地帶。但正是曾經長期作為僅次於苗澎湖縣貸款優惠藥的傳統中藥第二大藥系的蒙藥,近年來卻面臨被藏藥成功實現超越的尷尬。記者在采訪中瞭解到,作為民族特色醫藥,蒙醫藥系統研究缺少現代科技手段的支撐,基礎理論研究相對滯後,質量標準較為粗淺,嚴重制約著蒙藥產業的發展。說到蒙藥與藏藥的懸殊差距,內蒙古醫學院蒙醫藥學院院長阿古拉向記者感慨不已:“我們一直把蒙醫藥作為民族特色和社會醫療保障事業予以扶持,卻忽視瞭蒙藥產業所蘊藏的巨大經濟效益,致使蒙藥長期處於低層次開發狀態,未能形成頗具影響力的產業規模和名牌產品。”雖然內蒙具有十分豐富的蒙藥資源,但是目前蒙藥材生產和基地建設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還很低,與國際市場和蒙藥現代化的要求相差甚遠。分析蒙藥過往的失敗,內蒙古奧特奇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向公偉向記者指出,“有3個原因,一是蒙藥的理論體系和中藥有很多不同,由於缺乏學術上的宣傳,很多人不理解;二是之前有些小團隊的經銷商在一些地方做誇大的宣傳,蒙醫蒙藥給大傢的印象不太好;三是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仿品,很少人真正重視過知識產權產品。”但相比藏藥和苗藥,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蒙藥缺乏真正的龍頭企業。蒙藥廠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數量也不算太多。據記者瞭解,目前成規模的隻有4傢,銷售額加起來不超過2億元,沒有能力把蒙藥推向全國市場。這無疑給資本介入提供瞭想象空間。與苗藥、藏藥上市公司遍地不同,目前資本市場上僅福瑞股份(300049,股吧)屬於正宗的蒙藥概念股,而行業龍頭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雖然已為上市謀劃近5年,並獲得深創投等知名PE大佬押寶投資,但至今仍未完成上市工作。各中原因,唯有留下資本謎團待解。(更多獨傢報道請關註新浪微博@理財周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以及在蘋果商店及其他應用市場下載理財周報APP)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4-04-21/164099320.html

信貸房貸銀行成數任何問題免費諮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mpurityjdgnh8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